查看原文
其他

暂停对红利ETF的定投

东邪惜独 东邪惜独
2024-09-21


我的定投账户,一直有大概不到10%仓位的红利类ETF作为观察,其中宽基类红利ETF仓位占比不到1%。目前决定暂停对宽基类红利ETF的投资。


并不是说红利类ETF一定不好,而是持有红利类ETF在经过交易成本的调整后收益不高。


这个交易成本不是指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而是我自己定义的任何交易要付出的成本之和,包括费用、时间、关注力等。


任何东西都要把成本衡量进去,才能看到真正的价值。


举个例子,你有两个特别好的朋友。


一个朋友平时很少联系,但是一旦有需要,随时吱个声,互相可以毫无隔阂的互相帮助和扶持。这种情况类似于巴菲特和芒格,有事可以直接说事,没事就可以很长时间不聊,沟通成本近乎于零。


还有一个好朋友,你要付出沟通成本才能维系“好关系”,要经常一起吃饭、喝酒、打牌,如果不花这些沟通成本,关系就会逐渐变淡。


这两个关系都很好的朋友,前者沟通成本近乎于零,后者的沟通成本很大,经过成本调整后,后者的朋友关系是明显不如前者的。


定投也是一样的思考角度。


如果产生交易,就不能只看收益,而是要看交易成本调整后的收益;


我之前写过一篇分析《中证红利指数的长期投资收益分析》(点击进入),通过分析得出,定投中证红利类ETF,在扣除摩擦费用之后,年化收益可以到15.5%。这个收益率可以说非常之高,不仅在ETF类投资中遥遥领先,并且超过了大部分的优秀公司的利润增速。


在发出了这篇文章之后,很多朋友贡献了他们的投资收益情况。


网友一说:


你这扯了半天数据,可是我真实拿了中证红利指数基金7年,我的收益还没你说的一年多,我买了假基金吗。


网友二说:


分红再投,大概七年后股息率28%。


两个网友的投资期限很巧,都是七年,看似反馈大不相同,但是我倾向于他们说的都是事实。


持有红利类ETF有三个很大的交易成本,会影响我们调整后的收益。


第一、时间选择


我们投资指数型基金,图的是轻松快乐,我把投资指数型的钱叫做“傻钱”,“傻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所以坚定的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反而会显得不傻。


如果试图提高收益,把“傻钱”变成“聪明钱”,那就要付出格外的努力了,我们就要问一下自己,值不值得。


如果我们认为是“傻钱”,那么投资就变得很容易,我只投资宽基类指数,因为他们所代表的的一揽子企业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情况,而整体经济情况是螺旋上升的,那么宽基类指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对此,我只需要设定一个投资规则,无脑的进行投资就可以了。比方说我自己,宽基类指数PE低于13,随便投,低于11,更是有钱就扔到里面。PE高于13,可投可不投,PE高于16,我甚至会拿一些出来改善生活。


这样的投资,交易成本极低,幸福感极强。因为我知道,比存在某省的银行里,风险要低多了,收益要强多了。


投资方式也很简单,有了闲钱,找个基金平台,直接扔进去了就好了。资金多少都可以,我是屌丝就一百两百的扔,你是大佬几万几十万的扔,童叟无欺,没有任何问题。有时候半夜睡不着,想起某账户里还有点儿零钱,立马打开手机把钱扔进去。


但是,红利类ETF就很难设定投资规则,因为这类ETF的标的里,不少是周期类股票。周期类股票的特点是,估值低的时候往往是景气值的高点,估值高的时候往往是景气值的低点。并且红利类ETF并非全部由周期类股票构成,因此,我们很难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制定我们的投资计划。


红利类的ETF的投资时点,很难掌握,你说我要有点儿闲钱了就投红利ETF,我就不敢,因为看不明白,也把握不准。


你打开某软件,他告诉你目前指数估值是低估的,对我而言也完全没有参考意义。


比方说这个软件告诉我中证红利低估了,其实一点儿也不说明啥,其实里面不少标的还高估了。



第二、持仓逻辑


红利类ETF的持仓,主要是按照红利情况进行资金分配,而一家公司,分配多少股息,并没有什么规律。


公司挣多了,就多分一点,挣少了,就少分一点。


公司管理层想多分,分红率就上去了,不想分,分红率就下去了。


很难有逻辑支撑。


他既不像宽基指数,代表了整体的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像行业指数,代表了整个行业的情况。


并且,红利指数从整体上来看,增长空间比较一般,这也和他们的内在分红逻辑相匹配。因为公司的未来增长性不高,资金再投入的收益率很低,所以公司选择加大分红回馈投资人。在这种逻辑下,很有可能挣到了红利,但是失去了增长性。


第三、精力耗损


红利指数基本上是根据股息率来加权的,而高股息却有很多原因。


原因①:公司主体经营非常好,现金流充足,同时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不大,管理层优秀,因此大额分红。比如说巴菲特投资的喜诗糖果就是这种类型。碰到这种企业,那半夜睡觉都要笑醒。


原因②:公司处于周期的景气位置,所以增加了分红,提高了股息。但是周期一定会下行,到时候股息又不行了。而且最关键的是,由于当下处于景气位置,股价很高,周期下行之后,股价也会下跌。导致红利指数整体不增长甚至下跌的情况。


原因③:企业出问题了,导致股价大跌,根据股息/股价这个公式,指数反而把这类垃圾股票纳入到红利指数里,红利指数里不排除有这些企业。我们真的碰到了,那么睡觉就像个孩子一样,睡了哭,哭累了继续睡。


总之,我尝试购买红利类宽基ETF,就是这么个情况,买的时候很谨慎,还要分析其中的主要标的,买了之后还不安心,这样的指数投资,还不如把钱拿去投资自己看得懂的个股,换来更好的睡眠和更高的收益,难道不香吗?


你说具体案例有没有,倒还真的有。


这个恒生高股息ETF的走势,半年走成这样,要说有什么规律,那就是没有规律。



指数有个权重股是世茂集团,在指数里权重极高,达到9%。


世茂集团是什么情况呢?世茂集团作为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出现了问题,这两年来股价从38块跌到了3块,最近一直处于停牌中,上周五收盘被剔除出了指数。理论上ETF应该跟着这个指数调整成分股,但是停牌卖不出去,只好先估个能卖出去的价格,然后按照估值来计算净值。



你看世茂在2021年分过两次红,由于股价下跌,分红还不少,所以股息率看上去很不错,但是这样的公司,拿着可是一点儿也不省心啊。


这就是我停止对红利ETF投资的原因,就是拿着一点儿也不省心,既要看周期时点、还要分析个股、还要防范风险,对我而言,投资ETF的意义完全不存在了。


最后,说个题外话,有朋友问我,为了扩大定投的收益,是不是要降低宽基指数的持仓占比,扩大对行业指数的投资占比。


对此,我的答案一直很明确,不。哪怕这个行业指数从历史的数据回测中是多么的漂亮和亮眼,收益率是如此的高且稳定,行业类指数ETF的定投占比一定不能超过总仓位的50%。


理由有两个。


第一,过去不等于未来,从欧美国家股市进程来看,行业也会有大的周期轮动,前十年景气的行业,后十年是否一定会景气,是不确定的。


第二,当我们进入到ETF这个领域投资,就要明白我们掏出的是“傻钱”,而不是“聪明钱”,如果从剔除交易成本之后的真实收益来看,“傻钱”收益=“聪明钱”收益。


所以我们要降低对“傻钱”的预期,前提是因为我们不愿意为“傻钱”付出额外的精力和风险承担。在此基础上,就千万不要试图为了增加“傻钱”的收益而支付额外的交易成本,那样不值得。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东邪惜独,用文字记录资本市场中的点点滴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东邪惜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